統一編號:31276220
登記機關:臺北市商業處
負責人姓名:黃蔚義
出資額(元):3,000
現況:撤銷
資本額(元):3,000
組織類型:獨資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街126號1樓
郵遞區號快搜: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街126號1樓 郵遞區號查詢3+3查詢
核准設立日期:民國66年03月22日 (西元1977-03-22)
最近異動日期:民國91年12月26日 (西元2002-12-26)
光明行經營業務項目
精密化學材料製造:從事以精密化學操作製造高純度化學元素,各種無機及有機試藥,及放射性物質等以供測定、分析、試驗等使用之行業。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從事C801010 至C801120 細類以外其他化學材料製造之行業。
耐火材料製造:從事耐火材料製造之行業。
電器材料書報雜誌買賣
臺北市北投區附近店家
和泰建材行 (統一編號:31142243)
陳進慶經營和泰建材行已有38年3個月,統一編號:31142243在1981-01-19成立於臺北市北投區知行街306號1樓販賣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耐火材料製造業...等商品·技術·服務詳細工商資訊完整紀錄。
進財汽車材料行 (統一編號:01376102)
王章輝經營進財汽車材料行已有31年1個月,統一編號:01376102在1988-05-02成立於臺北市北投區東華街414號1樓販賣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耐火材料製造業...等商品·技術·服務詳細工商資訊完整紀錄。
帝崗工程行 (統一編號:01394951)
程俊經營帝崗工程行已有27年,統一編號:01394951在1992-04-18成立於臺北市北投區裕民一街40巷28號2樓販賣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耐火材料製造業...等商品·技術·服務詳細工商資訊完整紀錄。
福來水電行 (統一編號:31196465)
馬福來經營福來水電行已有36年,統一編號:31196465在1983-04-09成立於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48號之11販賣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耐火材料製造業...等商品·技術·服務詳細工商資訊完整紀錄。
儀興五金材料行 (統一編號:31144657)
謝義興經營儀興五金材料行已有38年,統一編號:31144657在1981-04-17成立於臺北市北投區東華街300巷46號1樓販賣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耐火材料製造業...等商品·技術·服務詳細工商資訊完整紀錄。
光明行(宋飛示範演奏) - YouTube
此為宋飛於教學影片中的示範演奏更多有關光明行的介紹請至: http://blog.xuite.net/imlinch/erhu.
光明行- 鏡文學Mirror Fiction
光明行. 長篇小說 已完結. 這個故事又長又大又可怕,高級低級一般多,非常非常有趣。 《達摩前世詩》 就那麼一個包袱幾捲貝葉吹亂了好大一池的黃水自此海裡游天上飛還有水簾洞裡蹦蹦跳跳的又多了一種難以明說的奇仙異鬼說果報說輪迴說不要吃肉說要慈悲說空即是色所見皆非涅盤之時旁邊沒有我的湘雲妹妹所以要拋棄誓言無血 ...
光明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光明行》是劉天華於1931年創作的二胡獨奏曲。樂曲以振奮、激昂、蓬勃向上的情緒而著稱,是五四時代罕見具有漢民族氣息的進行曲。劉天華為此曲作註解:「 因外國人都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證其誤。」林石城在1958年將此曲改編成琵琶曲。彭修文其後亦將本曲改編為中樂合奏版本。
博客來-光明行第一部
2018年3月1日 - 書名:光明行第一部,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613408,頁數:396,出版社:徐某編輯出版有限公司,作者:樓蘭未,出版日期:2018/03/01,類別:文學小說.
博客來-光明行第二部
2018年3月1日 - 書名:光明行第二部,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613415,頁數:410,出版社:徐某編輯出版有限公司,作者:樓蘭未,出版日期:2018/03/01,類別:文學小說.
光明行_百度百科
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 ...
博客來-光明行第三部
2018年3月1日 - 書名:光明行第三部,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613422,頁數:456,出版社:徐某編輯出版有限公司,作者:樓蘭未,出版日期:2018/03/01,類別:文學小說.
光明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光明行》是劉天華於1931年創作的二胡獨奏曲。樂曲以振奮、激昂、蓬勃向上的情緒而著稱,是五四時代罕見具有漢民族氣息的進行曲。劉天華為此曲作註解:「 因外國人都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證其誤。」林石城在1958年將此曲改編成琵琶曲。彭修文其後亦將本曲改編為中樂合奏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