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史
臺灣農業史·相關網站分享資訊
本國農業史(觀點種子網)
seed.agron.ntu.edu.tw吳田泉 1993 臺灣農業 史。自立晚報社,台北。 林崇仁,楊三河 1997 台灣糖業的發展與演變。台灣文獻 48(2):39-71. 林滿紅 1997 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 ...
台灣農業發展之展望(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www.coa.gov.tw農業對經濟成長之貢獻,從經濟立場來說,包括產品貢獻,因素貢獻,以及市場貢獻等三大類。台灣是以農立國,台灣剛光復時,是農業社會,經濟非常貧窮,農業生產力很低,農業政策的目標為提高土地生產力,所以透過實施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終於農業生產力大為提升,不僅確保糧食安全,還可外銷歐美、日本等國 ...
貳、台灣農業發展歷程與現階段面臨問題(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www.coa.gov.tw一、 台灣農業發展歷程. 回顧台灣農業發展歷程,在一九五0年代,由於糧食不足,農業施政的首要工作是改善生產環境、引進新技術等提高生產力的措施,以達到技術效率;一九六0年代,國內農業生產已達自給自足而有餘的階段,逐漸累積資本,政府開始鼓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並積極開拓國外市場,以追求價格效益與市場效益,而且為 ...
一、台灣農業發展概述(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www.coa.gov.tw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農業台灣,工業日本」。 光復後政府實施「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由於農村在糧食、勞力、資金及市場等方面的貢獻,台灣經濟成功的起飛,在1960年代進入經濟型態的轉捩點。 農業在GDP中所佔比例由1950年代超過30﹪,降到2007年為1.45﹪,如加計農業相關1、2、3級產業則約佔11%,農業仍為 ...
台灣經濟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zh.wikipedia.org台灣清治時期前期,因為對台灣採取消極防範政策,經濟活動多來自移民的開墾,這裡面又以水利經濟最為出色。水利事業通常是農業的根基,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自1719年,施世榜利用濁水溪河水,完成水利工程後,「圳」成為台灣經濟的發展關鍵。
一百年來台灣農業 的回顧與展望
ejournal.stpi.narl.org.tw科學發展 2011年1月,457期| 135 以台灣好米、米製食品、高級酒類、養生醋及米系列美容保養品,呈現稻 米的多元利用。農業揭櫫穩定人民生活、支援經濟發展及維護永續生態的最高理想。政府在台灣
農業100年精華-臺灣農業百年紀實(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www.coa.gov.tw本書寫作風格力求平實自然,相信諸多關心臺灣農業的社會大眾能透過本書滿足其 知識上之旨趣;本書編輯團隊更引用大量的歷史照片、農業故事和小百科,使歷史更 趨活潑與平易近人。 二. 精華小故事. 本書除探討百年農業政策的演變,農林漁牧農田 水利業發展概況,主題亦涵蓋土地調查、農民組織、專賣事業、農復會、農村建設、農 產 ...
台灣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www.general.nsysu.edu.tw經濟全球化第一講:台灣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77 過去,農業的生產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工業革命之後,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就以能源、動力為主,因 此工業經濟中的基礎建設便是能源、工業原料的開發,以及工業園
中華民國臺灣農業發展史
hc.nccu.edu.tw臺灣之經濟發展從農業起家,但若要敘述臺灣之農業發展史,不可避免地要先從明鄭. 時期談起。1662 年,鄭成功率領三萬多軍民抵臺,將荷蘭人逐離並結束其對臺灣長達 38. 年的殖民統治,並以臺灣為復興基地,期實現「反清復明」之計畫。鄭成功抵臺後, 在政. 治、軍事、文教、貿易、農業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其中在農業方面的成就更是 ...
臺灣歷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zh.wikipedia.org他推行開山撫番的政策,下令開北、中、南三路通往後山,鼓勵漢人入山開墾,至此臺灣東部 ... 〈結首制與噶瑪蘭的開發-兼論結首制起自荷蘭之說〉.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